在深入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中,牡丹江市人民检察以举办检察理论研究主题学术沙龙活动为载体,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检察理论研究相结合,拓展检察理论研究思路,丰富检察理论研究形式,营造良好理论研究氛围,构建了“上下一体、横向互动、内外协作”一体化研究格局。
据了解,此次学术沙龙活动采取现场和视频同步传输的方式进行,围绕刑事和民事检察实务指导、立项课题交流、如何撰写论文等主题开展研讨。
活动特邀全国、全省检察业务标兵及牡丹江师范学院法学院资深副教授。该院部分班子成员、获得最高检和省检察院课题立项调研骨干及两级院业务部门干警参加了活动。
精准实务指导
推动司法办案和理论研究
相融互促
“理论研究作品源于办案实务。要在精准办案的同时,善于在办案实务中挖掘创作灵感,实现司法办案和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在“刑事和民事检察实务指导”中,全国刑事检察业务标兵、黑龙江省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员额检察官李芳芳,全国民事检察业务标兵、黑龙江省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安亮怡分别围绕专题《新形势下公诉人出庭公诉能力之提高》《新形势下民事检察人的法律思维》,向两级院刑事和民事检察干警作现场实务指导交流。
李芳芳以“公诉人出庭常见问题”为切入点,辅以典型案事例和庭审视频,聚焦如何通过“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的完善提升公诉人出庭能力。
安亮怡围绕“民事检察人的思维方式”进行展开,结合多个民事案件实例,阐释了法律思维在办理民事检察工作中的重要性。整场交流生动鲜活、代入感很强,干警受益匪浅。
务实课题交流
促进课题研究和成果运用
行稳致远
本次交流课题为2023年度两级院获最高检和省检察院立项的精品课题,涵盖“四大检察”、未检和检察改革专题,西安区检察院武玲玉、海林市检察院温泉、绥芬河市检察院焦腾达、宁安市检察院解学文、东安区检察院魏婷、市检察院赵辛艾先后进行课题成果交流。应邀而来的专家、学者、业务标兵进行现场点评,并针对课题框架搭建、内容设计、主要观点及遇到的难点问题等方面提出有益见解和解决思路。通过交流,达到了“交流、探讨、优化、提升”的效果。
西安区检察院武玲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司法研究》,点评为省检察院李芳芳。
海林市检察院温泉《民事强制执行立法与民事执行监督制度完善》,点评为省检察院安亮怡。
绥芬河市检察院焦腾达《基层检察院大数据赋能行政检察监督的路径探索》,点评为牡丹江市检察院李雪。
宁安市检察院解学文《“认购碳汇”替代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机制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实践应用》课题,点评为爱民区检察院付瑶。
东安区检察院魏婷《检察大数据赋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实践探索》,点评为阳明区检察院张瑜。
牡丹江市检察院赵辛艾《检察机关知识产权融合保护问题研究》,点评为牡丹江师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翟海英。
加强检校合作
实现理论研究和检察实践
双向赋能
为进一步深化检校合作,提升干警论文写作能力,本次活动特邀牡丹江师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褚清清为大家进行论文写作辅导。褚教授以《关于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为主题进行了交流,以涉及检察业务成果推广的重要载体为切入点,围绕论文题目设置、结构安排及资料整合等方面进行细致讲解和辅导。
参加活动的干警纷纷表示,辅导讲座实用性强、针对性突出,厘清了自身在检察实务中进行学术研究的思维障碍,对检察理论研究的选题和写作都有极大帮助。
最后,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任鸿亮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并对全市两级院开展检察理论研究工作出部署,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