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至3月7日,伊春市友好区人民检察院成立法治宣讲团深入辖区内各中小学、幼儿园,为孩子们送去“法治教育第一课”。
检察官们走进课堂,分别创设不同情景,采取互动问答、法条解析、情景演练等方式,围绕安全自护、校园欺凌、网络侵害等主题,用同学们听得懂的语言,将法律意识深植于同学们心中。
“小朋友们看完了哥哥姐姐表演的情景短剧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针对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实际,未检检察官精心编排了安全教育情景剧,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友好区政府幼儿园,检察官装扮成幼儿喜欢的动画人物,表演了名为《喜羊羊与灰太狼之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的情景短剧,生动形象地表演获得一片欢声笑语,寓教于乐让幼儿懂得“独自在家要保护好自己,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的道理。
在政府幼儿园二园,检察官通过讲解宣传图册,引导幼儿慎重交往、守好规矩、注意安全、保护自己。
同时,向老师们宣传了强制报告制度,告诫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履行强制报告义务,以“小切口”推动未成年人保护这一“大工程”,为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同学们平时喜欢玩手机吗?”
在友好区第二小学和第三小学,检察官以“合理使用手机和网络,拒绝网络毒害”为题,聚焦当下网络诈骗、网络欺凌、网络交友等网络热点问题以案释法,并与学生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互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答题,化身成为一个个“网络安全小达人”,分享自己知道的网络安全知识。
“同学们认为什么是校园欺凌呢?”
在友好区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检察官们结合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用贴近学生们的语言,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向学生们讲解了什么是校园欺凌、怎样预防校园欺凌,并总结了应对校园暴力必须增强的五个意识,呼吁同学们互帮互助、善待他人、以和为贵、平等待人。
“检察官的讲解,唤醒了同学们的法治自觉,知道遇有校园霸凌发生的情况下,应该勇敢说‘不’,及时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也可以向检察机关寻求帮助。”课后,师生们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法治宣讲针对性、实效性强,贴近实际,便于操作,提升了青少年从小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