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荫:检心为民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时间:2023-09-04  来源:嘉荫县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何其伟     审核:赵亮     录入:薛蕊
【字体:  

  党建引领聚合力,擎旗奋进阔步行。年初以来,嘉荫县人民检察院牢固树立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理念,以“检心为民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品牌创建为载体,促进各项工作融合协调发展,聚焦“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大部署,加快构建党建引领法治化营商环境新格局,全力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嘉荫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深化政治引领

抓实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

  广泛开展学习研讨,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将《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内容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和干警个人自学计划,定期开展学习,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把“从政治上看”落实到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检察实践上;院党组不定期召开各种会议,对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法规及上级要求,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第一时间协调督促,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2023年共办理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毒品犯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等案件38件70人。其中,审查逮捕17件22人,审查起诉20件36人;注重诉源治理,持续巩固“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妥善办结群众来信来访案件6件6人;强化民事诉讼监督,办理民事审判程序违法监督案件29件,民事执行监督案件22件,民事支持起诉案件1件,制发检察建议51份,被建议单位均已回复并采纳;开展护航民生民利、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在“交通运输”和“市场监管”领域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突出法律监督重点

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办理涉黑土地补贴国有财产保护领域案件1件,森林资源保护领域案件1件,督促自然资源部门补植复绿60000余平方米,两起案件中涉嫌违法违纪线索均移交县纪委监委,县纪委监委已立案审查;办理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美好生活领域案件7件,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清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20余吨;办理涉河湖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件,拆除东湖桥下违建栅栏30余米,有效保障防洪泄洪安全;通过调研走访,发现一次性餐具生产企业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督促卫健部门依法履职,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为食品卫生安全保驾护航。

 

拓宽法律监督途径

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在县域内开展以“知识产权宣传周”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群众消费权益,为春耕生产安全、农业稳产增收保驾护航;在企业走访中解答法律咨询1件,并基于该线索积极履行支持起诉职能,办理支持起诉案件1件,依法维护了残疾军人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在为特殊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法律服务的同时,为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检察保障;针对魏某某受贿案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检察建议1份,促进被建议单位严格规范执法,堵塞市场监管漏洞,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细化法律监督内容

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本着“人人是营商,人人护营商”的理念,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宣传7次,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介绍诈骗、非法集资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典型案例,解读营商环境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提高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识,坚持守法经营、依法维权,大力优化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营商环境;严厉打击侵害民生民利的刑事犯罪,办理利用电信或网络实施犯罪案件10件25人;定期通过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对涉企案件进行排查,保证提前介入工作及时开展;县院就金融业务人员违规办理贷款问题向相关金融机构制发的检察建议入选“2022年度全省经济犯罪条线优秀检察建议”。

 

延伸法律监督触角

营造精准优质的服务环境

  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立涉企案件控告申诉“绿色通道”,及时受理企业控告举报案件;积极开展入企走访,为企业提供及时、优质、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院领导主动深入嘉荫县华银热电有限公司、嘉荫县森嘉木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考察,为企业经营献计献策,共走访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组织座谈13次,发放调查问卷25份,为企业营造了精准优质的服务环境;创新打造线上服务,为县域非公企业量身打造“嘉检助企服务群”,为企业提供“菜单式”法律咨询服务,同时推出“嘉检助企知识系列问答”专栏,创新采用“一问一答”形式推送助企知识及相关案例13期、优质普法链接10余条,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拓宽民企反映问题渠道。